中企海外礦業投資模式亟待轉型 |
生意社12月31日訊 12月25日舉行的第十三屆中國經濟論壇上。《中國經濟周刊》聯合中國礦業聯合會共同發布了《2013中國企業境外固體礦產投資報告》。報告指出,中國境外礦業投資還面臨可持續發展的考驗。 根據《2013中國企業境外固體礦產投資報告》,不包括石油,2013年中國企業境外固體礦產投資項目與投資額同比分別減少22.78%、45%,均呈下降趨勢。此前,中國礦業聯合會會長王家華曾公開表示,中國礦企海外投資并購案中,有約八成的失敗率。 中國礦業聯合會副會長、秘書長陳先達分析指出,礦企海外投資并購與普通企業不同。判斷其是否成功,最關鍵的指標是該項目能否產生持續現金流回報。由于礦業投資周期長、規模大,因此失敗的投資案例中多年之后也會有成功的。 因此,不能單純地從一個項目是否最終結案來判斷投資并購是否成功。“從另一個角度看,這八成里面還應該有一些成功的,只是在今天還不好算。”陳先達表示。 陳先達告訴《中國經濟周刊》,造成中國企業境外礦業投資失敗率高的原因主要有四點: 第一,中國企業境外礦業投資存在盲目性。部分中國企業以國內標準衡量國外礦產資源價值,導致呆礦的出現。 第二,大量的跨行業、跨礦種的企業介入境外礦業投資,在技術能力和行業經驗方面存在不足。 第三,部分金融機構缺乏專業性,對市場行情預判及投資風險考慮不到位。 第四,一些企業未能很好把握“戰略”和“戰術”的平衡,投資項目在礦產品價格下行趨勢下面臨考驗。 那么,如何把握“戰略”與“戰術”的平衡,提高境外礦業投資成功率?陳先達為眾多中國企業開出了藥方。 首先,應優化投資結構。更多地通過并購國外上市礦業公司,獲取風險更小、周期更短、質量較高的成熟項目。增加在低政治風險國家的收購。謹慎投資鐵、鉀鹽等耗資大、周期長、價格風險大的礦種。 其次,應冷靜思考,準確定位,避免跟風。結合自身優勢,選擇熟悉礦種,以符合企業戰略發展的合作模式或投資方式,在擅長的勘查開發階段介入。注意防范操之過急的心態,注意資產的質量,注意礦產品價格波動風險。 此外,陳先達對《中國經濟周刊》表示,在我國企業海外礦業投資中,往往存在“長期決策,短期跟蹤(考察)”的特點。在決策過程中,國有企業由于審批程序較長,往往容易錯失良機。而民營企業則具有快速決策卻并不擅長對項目前期跟蹤調查的特點。 對此,陳先達建議,通過用好混合經濟模式,即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合作進行海外投資,能夠形成優勢互補,從而改善當前在海外礦業投資中存在的種種弊端,提高合作項目質量和加強決策科學性,形成“長期跟蹤,快速決策”的投資模式。 (文章來源:中國經濟周刊) |
【上一個新聞: 中鋼期貨:利好效應減弱 鐵礦多單離場觀望】【下一個新聞: 秘魯預計2014年礦業投資140億美元 創新高】【返回主目錄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