鐵礦石港口庫存再破億噸 “期貨采購”鋼廠栽跟頭 |
眼見著鐵礦石的港口庫存量重新突破1億噸,謝洪波(化名)的第一個直觀感受是:又有不少鋼廠做了賠本的買賣。 “這么高的庫存量,又是在那么高的價格下采購那么多,不管是自己生產用還是囤了再賣給別人,都是虧的。”2月16日,身為國內一家民營鋼廠高層的謝洪波向《第一財經日報》記者表示,很多鋼廠的“期貨模式”是鐵礦石庫存量激增的原因之一。 港口庫存破億 來自聯合金屬網的數據,截至2月14日,其統計的全國34個港口鐵礦石庫存10086萬噸,較前一周大幅增加456萬噸,其中澳礦4430萬噸,巴西礦2110萬噸,南非礦461萬噸,印度礦198萬噸,貿易礦3541萬噸。 上一次港口鐵礦石庫存突破億噸,還要追溯到2012年。由于港口庫存的持續上漲,鐵礦石量已經從2013年5月底的6400萬噸左右,上漲到1億噸以上,上漲幅度接近60%。 除了春節假期運輸發貨量減少的影響外,中聯鋼分析師胡艷平在接受《第一財經日報》記者采訪時稱,鋼鐵市場一直沒有像樣的上漲行情,需求偏弱,像今年1月份的產量就沒有去年高,導致港口庫存不斷激增。 中鋼協數據顯示,今年1月下旬會員單位粗鋼日均產量165.94萬噸,環比下降2.50%,預估全國日均產量196.40萬噸,環比下降2.12%。預估1月份全國粗鋼日均產量為198.62萬噸,較去年12月份的實際生產水平201.1萬噸下降1.23%。“去年統計局1月份數據是205萬噸左右,2月份一下子躥到了220萬噸,今年2月份不可能再有那么高的產量。”胡艷平說。 謝洪波也認為,鋼廠庫存消化減慢的確是港口庫存下不去的一個原因,“今年1、2月的產量還是比較低的,鋼廠計劃的增產也還沒有出現”。 但他同時告訴《第一財經日報》記者,鐵礦石港口庫存在短期突破1億噸,更多是去年底各鋼廠通過招投標集中采購釀下的“苦果”,這些礦在經過40天左右的周期后已經陸續到港。 購礦失策? 去年的鋼鐵行業形勢一直不好,倒逼國內很多鋼廠改變經營策略,其中,在鐵礦石的采購儲備方面,大都采取“多批次、低庫存”的操作模式,將以前原料儲備的周期從1個月變為20天甚至半個月,以此減少原料成本對正常生產的沖擊。 但很多鋼廠現在能夠大幅減虧乃至擺脫虧損,主要還是得益于政府各類補貼、資產折舊、售賣資產等非經營性手段,其經營情況并未出現實質性變化。根據西本新干線高級研究員邱躍成的測算,目前國內建材廠的虧損還比較少,但那些從鐵礦石到鋼坯再到采選的廠子虧損額度每噸要在150到200元。 這其中,一些廠家,因為在去年底大量買進了鐵礦石,經營局面更加惡化。 據悉,去年11月份以后,鋼廠開始面臨兩難選擇:每年的12月份到次年2月,國內礦山恰逢冬季很多選擇停產,鋼廠為保證需求會加大生產原料的儲備,但資金鏈的緊張又不能讓鋼廠大量買進現貨。 于是,很多鋼廠在操作手段上只能更傾向買期貨鐵礦石,避免了從港口買現貨要全額打款的尷尬。“去年11、12月鋼廠資金緊張,很多是通過招標平臺采購遠期鐵礦石去了,期貨交易時只要交20%左右的保證金,發貨時再付清余款就可以了。”邱躍成說。 “那時的鐵礦石招投標很活躍,一方面是年底資金緊,再就是都預期春節后資金可能會寬松,冬季加大采購是正常的,但還是有企業在采購時間點上‘栽’了跟頭。”謝洪波如是回憶。 據悉,從去年冬季到現在,鋼價一直在下跌,但鐵礦石價格當時在招投標的熱炒下卻很堅挺,噸價基本維持在130美元以上,但目前的鐵礦石現貨價格僅120美元左右,遠高于進口價。“現在的鐵礦石現貨價比去年11、12月的期貨價便宜不少,鋼廠礦價那么高的時候集中去買,有得難受了。”邱躍成說。 一個好的跡象是,從中聯鋼的調研結果看,目前各個港口到船量較前期并沒有明顯增加,部分港口的等待天數從之前的7~8天下降到現在的1~3天,預示著未來一段時間港口到港鐵礦石量較為平穩,隨著春節后港口發貨量增加,港口庫存繼續保持大幅度上漲難度較大。 “現在很多鋼廠,廠內的庫存經過假期的消化已經不是很多了,在產量逐漸釋放出來后,港口的庫存還是逐漸消化的。”邱躍成也說。 (文章來源:第一財經日報,作者:張國棟) |
【上一個新聞: 中國鐵礦石港口庫存時隔兩年再破億 港口庫存進上升通道】【下一個新聞: 鐵礦石港口庫存再破億噸 期貨采購鋼廠栽跟頭】【返回主目錄】 |